句子凯

首页 > 正能量句子

正能量句子

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推荐72句】

发布时间:2023-09-24 09:07:52 正能量句子

一、脍炙人口的脍炙是什么意思

1、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

2、炙,烧烤。看炙字,火上面有东西在烤。还是在《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到了吃烧烤的场景。当时的吃烧烤就类似于现在的茶话会,不过当时没有瓜子,再有钱也只能撸串了。西晋八王之乱,司马乂就是被炙杀的。可悲可叹,司马家族最后的希望就这么死了,司马乂一死,西晋最后的大梁也倒了。

3、因此,当我们说某个事物或言论“脍炙人口”时,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被广泛认同、传颂,并且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

4、脍炙人口释义:

5、近义词:流脍人口,交口称誉,爱不释手,口碑载道

6、西安碑林的“碑”字少一撇。此匾出自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林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惹祸,遭到诬陷,被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途经西安时来到碑林并写下了“碑林”二字。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当然林则徐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

7、【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词语解释】:脍:切细切薄的肉、鱼;炙:烤。烤熟的肉。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 【字词解释】:脍:形声字,从月,会声,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喜欢吃。

8、炙:烤肉。美味的食品人们都喜欢吃。比喻好的诗、文等人人称赞传诵。

9、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10、【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1、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12、指美味人人爱吃。

13、【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流脍人口,交口称誉,爱不释手,口碑载道反义词:鲜为人知,平淡无味拓展资料造句:

14、示例清·陈忱《水浒后传》:“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

15、犹宰割,处置。明李贽《与刘肖川》:“尊翁兹转,甚当,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武昌鱼,任人膾炙矣。”

16、脍炙人口脍,形声字,从月,会声,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

17、三、最富哲理的错字

18、济南趵突泉的“突”字少了一点。济南府“趵突泉”,泉池中有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趵突泉三字,这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19、五、出现次数最多的错字

20、在古代汉语中,脍字也用作动词,意为把鱼、肉切成薄片,如脍刀。

二、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1、有三个意思,分别是:

2、在杭州西湖,花港观鱼的繁体“鱼”字,四点变三点。“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鱼”字少一点是“有意写错”。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着了。

3、六、最壮观的错字

4、八、最有恩情的错字

5、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孟子·尽心下》:“公孙丑问曰:‘膾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膾炙哉!’”汉枚乘《七发》:“羞炰膾炙,以御宾客。”宋杨万里《病中屏肉味独茹菜羹饭甚美》诗:“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兼。人间膾炙无此味,天上酥酡恐尔甜。”清刘大櫆《<郑子山诗集>序》:“一勺之水,可以知沧海之大;一臠之味,可以知膾炙之美。”

7、在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会上,看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读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台下很多同学都跟着读了起来,真令人陶醉!

8、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9、九、最神话的错字

10、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人传诵。

11、唐•林嵩•《周朴诗集序》:悲夫!先生名朴,字见素。生于钓台,而长于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

12、脍,是生鱼片的一种称呼。似乎一提到生鱼片,人们就联想到了日本。这是错误的。中国是最早有记载食用生鱼片的。比如《三国演义》里,就有很多场景提到了生鱼片,再比如谋士陈登陈元龙就是因为吃了太多的生鱼片而吐怪虫而死。生鱼片最辉煌的时候在唐宋,很多的诗词里面多次提到切的薄如蝉翼的生鱼片,可见当时生鱼片在中国的普及程度。

13、【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14、脍炙人口是一个汉语成语。

15、释义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指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16、在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多了一横。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于康熙五十年题于承德避暑山庄这个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重要政治场所,故称天下第一错字。

17、【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18、“眀”这个错字很有来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清代把“明”写成“眀”的很多,当时文人恐文字狱,许多场合都不敢直书大明的“明”,担心惹祸,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易“日”为“目”,意“睁眼写错字”。另一说,以“目”代“日”代表的是一双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还有一些著名的庙宇都把“明”写成“眀”,皆有此意。

19、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宋司马光《司马温公诗话·寇莱公诗》:“﹝寇準诗﹞为人膾炙。”明叶盛《水东日记·文章正宗叙论》:“书信往来,虽不关大体,而其文卓然为世膾炙者,亦缀其末。”清褚人穫《坚瓠九集·成语破》:“浙江陈煒字本叔,时艺膾炙一时。”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三:“滕王阁连甍市廛,名不称实;徒以王勃一序,膾炙今古。”参见“膾炙人口”。

20、一、天下第一错字

三、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1、在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风流宛在”匾额的“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2、山东曲阜孔府对联:“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中“章”字下面的一竖,直通到上面。这两个错字意思是“富贵无头”、“文章通天”之意,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令人叫绝。

3、“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肉。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4、脍炙人口的近义词有:流脍人口,交口赞誉,爱不释手等。

5、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上,有一个明孝陵保护碑,上面的“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错”,后者则是民国初年精通书法者所题。

6、中国历史上有九大著名错别字,脍炙人口。

7、脍炙人口表示人人都赞誉和传颂美好的诗文或者事物。

8、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9、脍:切细切薄的肉、鱼;炙:烤。烤熟的肉。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

10、脍炙人口的反义词有:鲜为人知,平淡无味等。

11、“炙”是会意字,亦即是要用字的两个组成部分去体会它的意思。即明火烹饪,指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12、【示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13、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14、四、最令人叫绝的错字

15、桌上摆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16、是脍炙人口吧!

17、脍炙人口的脍炙是动词。脍:表示细细的切肉片或鱼片,炙:是烤的意思,不管是切还是烤都是动词。

18、脍炙人口,简单粗暴的说就是吃烧烤刺身。

19、作文是我的弱项。但我真想写出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

20、脍炙人口的炙的意思是:烤熟的肉。

四、脍炙人口中的脍什么意思

1、二、最有说法的错字

2、孔子的弟子曾与曾参为两父子,曾死后,曾参为悼念父亲曾而不吃羊枣。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听说后,就问孟子脍炙和羊哪个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公孙丑问为什么曾子吃脍炙而不吃羊枣,孟子告诉他这是为了避讳而选择的结果。

3、【示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4、这个成语的来源出自《楚辞·离骚》一书中的“美人薄命兮,与国死兮”这句话。“脍”指美味,引申为美好的事物;“炙”是烤肉,引申为使人向往;“人口”则表示众多的人们。整个成语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一种受到众多人欢迎的美好事物。

5、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原来指人人爱吃的美食,现比喻好的事物受到人们的津津乐道广为称赞和传颂,或是比喻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6、脍的意思就是:细切的鱼、肉;

7、秦皇岛市山海关,天下第一关的“第”字,竹字头变草字头。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其匾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划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划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楷体字笔力遒劲雄厚,与城楼规格浑然一体,给人以大关雄壮平稳感,堪称古今巨作。

8、脍炙人口/释义

9、脍炙人口一是指的美食,二是可以用来夸别人的文章好。

10、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总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连我们小学生也能哼上几句。

11、脍炙人口中的“脍”和“炙”指的是两种肉,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12、七、最刻骨铭心的错字